世上恐怕只有蘋果可以只賣產品,不管服務,還被消費者熱捧。蘋果產品在國內大賣特賣之時,其所帶來的服務短板也逐漸顯現。動輒上千元的售后維修費用不僅讓使用者望而卻步,其“霸道”的翻新售后政策也冷了消費者的心,最終搬起石頭,砸傷了自己。
2010年11月中國電子商會主辦的315消費電子投訴網統計顯示,當月,蘋果手機用戶投訴量增長最快,增幅達2.13倍。
2011年1月 36家中國環保組織聯名發布報告,指責蘋果未能解決其設備零部件供應工廠的污染和工人健康問題。
2011年8月知名打假人王海以代理人身份,起訴蘋果電子產品商貿(北京)有限公司涉嫌將翻新商品冒充全新商品欺詐消費者以獲取非法利益。
2011年8月 5家民間環保組織發布了一場歷時7個月的調查結果,認為蘋果在中國的27家疑似上游供貨商制造了大量污染排放,已對多地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。
2011年12月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做出一審判決,判定蘋果公司在與唯冠科技的“iPad”商標侵權案中敗訴。這意味著蘋果不僅可能面臨天價罰單,而且有可能失去在中國內地的iPad商標權。
2012年1月《紐約時報》揭露蘋果中國血汗工廠內幕,披露了蘋果在中國組裝iPad和iPhone的工廠剝削工人的現象。
|